|
回頁首
|
一、
|
依職業安全衛生法第三十七條規定,事業單位工作場所如發生職業災害,雇主應實施調查,分析及作成紀錄;復 依同法第三十八條及其施行細則第五十一條之規定,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事業,勞工人數在五十人以上之事業;或僱用勞工人數未滿五十人之事業,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並由檢查機構函知者,應按月依規定填載職業災害內容及統計,報請檢查機構備查,並公布於工作場所。未按月陳報職業災害統計表之事業單位,依職業安全衛生法第四十五條規定,經通知改善,屆期未改善者,可處以新台幣三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之罰鍰。
|
|
二、
|
職業災害統計表,不管當月有無職業災害皆應填報,事業單位應按月於次月十日前至「職業災害統計網路填報系統」網路填報(網址為
https://injury.osha.gov.tw
)。
|
|
三、
|
事業設有總機構者,總機構與其地區事業單位應分開填寫職業災害統計表,需注意事業單位名稱應與其營利事業登記證或工廠登記證一致,不可簡稱或縮寫。
|
|
四、
|
各地區事業單位得自行填報職業災害資料,亦可由總機構彙總並代為填報,惟其各地區事業單位職業災害資料仍應逐筆個別登錄,不得合併為單一數據。
|
|
五、
|
轄區代號請依事業單位所屬轄區填報,詳見勞動檢查機構轄區表。
|
|
六、
|
「勞工保險證字號」共九碼;係依事業單位投保時,勞工保險局給予事業單位之號碼。
|
|
七、
|
「行業標準分類號碼」係採用行政院主計總處編訂之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請填至細類(共
4碼
),初次填表時可上網至職業災害統計網路填報系統進行代碼查詢或洽詢轄區檢查機構。
|
|
八、
|
「本場所營利事業統一編號」欄係稅捐稽徵機關針對事業單位所編定之編號。
|
|
九、
|
「本月工作者」欄包含資料時間當月之僱用勞工人數及非屬受僱勞工之其它工作者人數。
|
|
十、
|
「總計工作日數」係指資料時間當月,勞工及非屬受僱勞工之其它工作者之實際工作日數之總和。亦即每日出工人數不論工作時間之長短均以一工作天計算。例如某工廠僱用有甲~戊五名勞工,某天除甲工缺工外,其他乙、丙、丁、戊均上工,雖該四名勞工該天之工作時間長短不一。但每工均視為工作一天,故該天之總計工作日數應為四工作天。如此累計一個月,即為該月份之總計工作日數。
|
|
十一、
|
「總經歷工時」:係指資料時間當月全體勞工及非屬受僱勞工之其它工作者實際經歷之工作時數。請參考壹.定義五填具。
|
|
十二、
|
「案件日期」原則請依前三碼為年份,如94年為094,中間二碼為月份,如9月份為09,後二碼為日期,如5日為05。
|
|
十三、
|
「身分別」為「本國人」者,請勾選「本國-非原住民」或「本國-原住民」,判別方式以戶籍資料及戶口名簿上有無原住民註記為主。
(依據:原住民身分法第十一條)
「身分別」若勾選「外籍」時,請加註其國籍別。
|
|
十四、
|
「身分證字號」若為外籍人士時請填其護照號碼。
|
|
十五、
|
「受傷部位」、「災害類型」及「媒介物」請參考附表(【
附表一
:代碼說明
】、【
附表二:災害類型分類說明表
】),填具其名稱及代碼編號。
媒介物編號僅填小分類號碼(共三碼)
即可,
例如「原動機」編號為「111」。有時一次傷害之受傷部位只有一處,但有時可能有二部位以上, 如有二部位以上則應將各該部位均予填記,並應填記 「受傷部位代號」,但最多僅限最嚴重之三處部位。
|
|
十六、
|
「災害類型」係指災害之現象,而「媒介物」係指造成災害之起因物,例如某一勞工自「屋頂」墜落地面死亡,雖然使勞工死亡之加害物質實際為地面,然而將此災害加以分析時,應分析為「勞工自屋頂墜落而死亡」,屋頂使勞工墜落,地面使勞工死亡,地面是直接之加害物而已,因而媒介物為屋頂,災害之現象則為墜落。填記時請填寫分類號碼或代碼編號(媒介物應填寫小分類)依此類推。
|
|
十七、
|
「失能傷害種類」欄,請參考壹、定義三,填具其名稱及代碼編號。
|
|
十八、
|
「失能傷害損失日數」欄,請參考壹.定義四填具。
「死亡」及「永久全失能」案件每人應按損失6,000日登記。
「暫時全失能」之損失日數,應按受傷後所經過之損失總日數登記,不包括受傷當日及恢復工作當日。 但應包括經過之星期日,休假日或事業單位停工日,及復工後,由該次傷害所引起之其他全日不能工作之日數。
因填報當時未結案可依醫師意見填寫預估數字,最高以其該傷害引起之失能傷害種類中最高日數計。
|
|
十九、
|
事業單位可修正八個月內之資料,惟每年三月底,將截止前一年度資料之修正。
|
二十、
|
勞工於上下班交通之通勤災害非屬職業安全衛生法所稱職業災害,雖無須計入失能傷害頻率與失能傷害嚴重率,惟考量上、下班通勤事故,在一定條件下仍得依勞工保險條例相關規定,申請勞工保險職業災害給付,為使事業單位掌握員工職業災害發生情形,爰上下班交通事故如經勞工保險局審定視為職業傷害者,仍請納入職業災害統計,並按月至「職業災害統計網 路填報系統」填報。
|
|
|
回頁首
|
失能傷害種類代號表
代號
|
失能傷害種類
|
10
|
死亡
|
20
|
永久全失能
|
30
|
永久部份失能
|
40
|
暫時全失能
|
|
災害類型表
分類編號
|
分類項目
|
01
|
墜落、滾落
|
02
|
跌倒
|
03
|
衝撞
|
04
|
物體飛落
|
05
|
物體倒塌、崩塌
|
06
|
被撞
|
07
|
被夾、被捲
|
08
|
被切、割、擦傷
|
09
|
踩踏
|
10
|
溺斃
|
11
|
與高溫、低溫之接觸
|
12
|
與有害物等之接觸
|
13
|
感電
|
14
|
爆炸
|
15
|
物體破裂
|
16
|
火災
|
17
|
不當動作
|
18
|
其他
|
19
|
無法歸類者
|
21
|
上下班公路交通事故
|
22
|
上下班鐵路交通事故
|
23
|
上下班船艙、航空器交通事故
|
29
|
上下班其他交通事故
|
31
|
非上下班公路交通事故
|
32
|
非上下班鐵路交通事故
|
33
|
非上下班船艙、航空器交通事故
|
39
|
非上下班其他交通事故
|
|
受傷部位代號表
代號
|
受傷部位
|
01
|
頭(含眼、耳、鼻、口腔、下顎骨)
|
02
|
臉頰(不含頭部之臉顏)
|
03
|
頸
|
04
|
肩
|
05
|
鎖骨
|
06
|
上膊
|
07
|
肘
|
08
|
前膊
|
09
|
腕
|
10
|
胸
|
11
|
肋骨
|
12
|
背
|
13
|
手
|
14
|
指
|
15
|
腹
|
16
|
臀
|
17
|
鼠蹊
|
18
|
股
|
19
|
膝
|
20
|
腿
|
21
|
足
|
22
|
內臟
|
23
|
全身
|
24
|
其他
|
|
|
媒介物分類表
|
|
動力機械
|
裝卸運搬機械
|
其他設備
|
營建物及施工設備
|
物質材料
|
貨物
|
環境
|
其他類
|
原動機
|
111
|
原動機
|
動力傳導裝置
|
121
|
傳動軸
|
122
|
傳動輪
|
123
|
齒輪
|
129
|
其他
|
木材加工用機械
|
131
|
圓鋸
|
132
|
帶鋸
|
133
|
鉋面鋸
|
139
|
其他
|
營造用機械
|
141
|
牽引機類設備
|
142
|
動力鏟類設備
|
143
|
打樁機、拔樁機
|
149
|
其他
|
一般動力機械
|
151
|
車床
|
152
|
鑽床
|
153
|
研磨床
|
154
|
沖床、剪床
|
155
|
鍛壓鎚
|
156
|
離心機
|
157
|
錕合機、粉碎機
|
158
|
滾筒
|
159
|
其他
|
|
起重機械
|
211
|
起重機
|
212
|
移動式起重機
|
213
|
人字臂起重機
|
214
|
升降機、提升機
|
215
|
船舶裝卸裝置
|
216
|
吊籠
|
217
|
機械運材、索道機械、集材裝置
|
219
|
其他
|
動力搬機械
|
221
|
卡車
|
222
|
堆高機
|
223
|
事業內、軌道 設備
|
224
|
輸送帶
|
229
|
其他
|
交通工具
|
231
|
汽車、公共汽車
|
232
|
火車
|
239
|
其他
|
|
壓力容器類
|
311
|
鍋爐
|
312
|
壓力容器
|
319
|
其他
|
化學設備
|
321
|
化學設備
|
熔接設備
|
331
|
氣體熔接
|
332
|
電弧熔接
|
339
|
其他
|
爐窯等
|
341
|
爐窯等
|
電氣設備
|
351
|
輸配電線路
|
352
|
電力設備
|
359
|
其他
|
人力機械工具
|
361
|
人力起重機
|
362
|
人力搬運
|
363
|
人力機械
|
364
|
手工具
|
用具
|
371
|
梯子等
|
372
|
吊掛勾具
|
379
|
其他
|
其他設備
|
391
|
其他設備
|
|
營建物及施工設備
|
411
|
施工架
|
412
|
支撐架
|
413
|
樓梯、梯道
|
414
|
開口部份
|
415
|
屋頂、屋架、樑
|
416
|
工作台、踏板
|
417
|
通路
|
418
|
營建物
|
419
|
其他
|
|
危險物、有害物
|
511
|
爆炸性物質
|
512
|
引火性物質
|
513
|
可燃性氣體
|
514
|
有害物
|
515
|
輻射線
|
519
|
其他
|
材料
|
521
|
金屬材料
|
522
|
木材、竹材
|
523
|
石頭、砂、小石子
|
529
|
其他
|
|
運搬物體
|
611
|
已包裝 貨物
|
612
|
未包裝 機械
|
|
環境
|
711
|
土砂、岩石
|
712
|
立木
|
713
|
水
|
714
|
特殊環境
|
715
|
高低溫環境
|
719
|
其他
|
|
其他媒介物
|
911
|
其他媒介物
|
無媒介物
|
921
|
無媒介物
|
不能分類
|
999
|
不能分類
|
|
|
|
|
回頁首
|
分類
號碼
|
分 類 項 目
|
說 明
|
01
|
墜落、滾落
|
指人體從樹木、建築物、機械、車輛、梯子、樓梯、斜面等墜落而言,包括所乘坐之場所崩壞動搖而墜落之情況及碗狀沙坑埋沒之情況並包括與車輛系機械一起墜落之情況,但交通事件除外,因感電而墜落時歸類於感電。
|
02
|
跌倒
|
指人體在近於同一平面上跌倒而言。即因拌跤或滑溜而跌倒之情況之稱。包括與車輛系機械一起跌倒之情況,交通事故除外。因感電而跌倒時,歸類於感電。
|
03
|
衝撞
|
指除去墜落、滾落、跌倒外,以人為主體碰觸到靜止物或動態物吊物、機械之部分等打到人及飛落之情形。
(含與車輛機械衝撞,不含交通事故)。
|
04
|
物體飛落
|
指以飛來物、落下物等為主體碰撞人體之情況而言,包括研磨砂輪破裂、切斷片、切硝粉等之飛來及包含自己所提攜物體掉落腳上之情況之謂,起因於容器之破裂,歸類於破裂。
|
05
|
物體倒塌、崩塌
|
指堆積物(包含堆垛)施工架、建築物等崩塌而碰撞人體之情況而言,包含豎立物體倒下之情況及落磐、崩雪、地表滑落之情況。
|
06
|
被撞
|
除指飛來、落下、崩塌、倒塌外,以物體為主碰撞人體之情況而言,交通事故除外。
|
07
|
被夾、被捲
|
指被物體夾入狀態及捲入狀態而被擠壓、撚挫之情況而言,起因於沖床模型、鍛造機槌等之挫傷等歸於本類型,包含被壓輾之情況,交通事故除外。
|
08
|
被切、割、擦傷
|
指被擦傷的情況及以被擦的狀態而被切割等之情況而言,包含刀傷、使用工具中因物體之割傷、擦傷之情況。
|
09
|
踩踏(踏穿)
|
指踏穿鐵釘、金屬片之情況而言。踏穿地板、石棉瓦之情況而墜落時,歸屬於墜落。
|
10
|
溺斃
|
包含墜落水中而溺斃之情況
|
11
|
與高溫、低溫之接觸
|
指與高溫或低溫物體接觸而言。包含暴露於高溫或低溫之環境下之情況。
(高溫之情況)
指與火焰、電弧、熔融狀態之金屬、開水、水蒸氣等接觸之情況而言。包含爐前作業中暑等暴露於高溫環境下之情況。
(低溫之情況)
包含暴露於冷凍庫內等低溫環境下之情況。
|
12
|
與有害物等之接觸
|
包含起因於被暴露於輻射線、有害光線之障害、一氧化碳中毒、缺氧症及暴露於高氣壓、低氣壓等有害環境下之情況。
|
13
|
感電
|
指接觸帶電體或因通電而人體受衝擊之情況而言。
(與媒介物之關係)
以金屬護蓋金屬材料為媒體而感電之情況之媒介物,歸類於此等物體所接觸之各該設備、機械設備。
|
14
|
爆炸
|
指壓力之急激發生或開放之結果,帶有爆音而引起膨脹之情況而言。破裂除外。包含水蒸氣爆炸。在容器、裝置內部爆炸之情況。容器、裝置等本身破裂時亦歸屬於本類。
(與媒介物之關係)
在容器、裝置等內部爆炸時之媒介物,應歸類於各該容器、裝置等。
自容器、裝置等取出內容物或在洩漏狀態而各該物質爆炸之情況之媒介物不歸類於各該容器、裝置而應歸屬於各該內容物。
|
15
|
物體破裂
|
指容器、裝置因物理的壓力而破裂之情況而言。包含壓壞在內。研磨機砂輪破裂等機械的破裂之情況應歸類於物體飛落。
(與媒介物之關係)
媒介物計有鍋爐、壓力容器、鋼瓶、化學設備等。
|
16
|
火災
|
(與媒介物之關係)
在危險物品之火災時以危險物品為媒介物,在危險物品以外之情況以作為火源之物品為媒介物。
|
17
|
不當動作
|
指不歸類於上述之情況,舉重而扭腰等起因於身體動作不自然姿勢,動作之反彈,引起扭筋、撚挫、扭腰及形成類似狀態而言。失去平衡而墜落、攜帶物品過重而滾落時雖與不當動作有關,亦應歸類墜落、滾落。
|
18
|
其他
|
指不能歸類於上述任何一類的傷口之化膿、破傷風等而言。
|
19
|
無法歸類者
|
指欠缺判斷資料而分類困難之情況而言。
|
21
|
上下班公路交通事故
|
指上下班發生之交通事故中適用公路交通法規之情況而言。
|
22
|
上下班鐵路交通事故
|
指上下班發生之交通事故中由公共運輸列車、電車等引起事故而言。
|
23
|
上下班船艙、航空器交通事故
|
指上下班發生之交通事故中由船舶、飛機等引起事故而言。
|
29
|
上下班其他交通事故
|
指上下班發生之交通事故中,除公共運輸列車、電車外,在事業單位工作場所內之交通事故應歸類於各該項目。
|
31
|
非上下班公路交通事故
|
指非上下班發生之交通事故中適用公路交通法規之情況而言。
|
32
|
非上下班鐵路交通事故
|
指非上下班發生之交通事故中由公共運輸列車、電車等引起事故而言。
|
33
|
非上下班船艙、航空器交通事故
|
指非上下班發生之交通事故中由船舶、飛機等引起事故而言。
|
39
|
非上下班其他交通事故
|
指非上下班發生之交通事故中,除公共運輸列車、電車外,在事業單位工作場所內之交通事故應歸類於各該項目。
|
|
|
|
|
|